漳州台商区推动双孢蘑菇产业升级 车间“种”出了“科技菇”

 成功案例     |     来源:爱游戏app官网在线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1-21 01:14:32

  去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着力推动区内双孢蘑菇产业改造升级,由此带动了现代化、工厂化双孢蘑菇温控菇房的建立,新名词、新做法、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请你与记者一起,共同感受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

  去年来,台商区按照漳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工作部署,以现代农业的思维,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蘑菇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由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标准化温控菇房产出的双孢蘑菇抢鲜上市,标志着台商区蘑菇生产进入工厂化时代。

   对于熟悉漳州农村工作的人来说,“双孢蘑菇种植”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漳州素有“中国蘑菇之乡”的美誉,双孢蘑菇种植培养面积、总产量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通过广泛的走访调研,大胆提出了蘑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即由区政府牵头,区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配合,以现代农业的思维,推动蘑菇产业向工厂化、设施化、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

  “具体做法是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集中建立一次、二次发酵隧道,生产统一标准的培养料,并搭建温控菇房进行工厂化种植示范及培训技术培养和训练;由政府出资,在原双孢菇种植培养面积较大的村落周边建设集约标准化温控菇房;菇农采用回购或租赁等模式,经培训熟悉新工艺和新技术后,采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好的培养料,在标准化菇房进行有责任的双孢菇种植。”区管委会副主任苏明河说。

   7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里。只见一间间干净整洁的“空调房”整齐排列着。这些高档“空调房”就是双孢蘑菇的“生产车间”每间房间光造价就达36万元。

  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翠娟说,公司第一期已投资8000万元,建设标准化温控菇房和一次、二次发酵隧道等,为双孢菇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公司从去年开始建设双孢菇生产车间,借鉴了欧洲先进工艺,在生产设备和温度、湿度控制上,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操作。费这么大心思打造这么好的条件,到今天终于看到了成果。”王翠娟说,目前,该公司一期项目已经投产,第一天生产了鲜菇1.5吨,第二天预计可以采摘5吨左右。

  在王翠娟的指引下,记者换装后走进其中一间温控菇房,顿时觉得凉意十足,与室外三十多度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菇房内,陈列着两排钢结构培养架,每个培养架上有6层菇床,菇床上均匀铺满了黑色的培养土,一个个白嘟嘟圆溜溜的小蘑菇争先恐后破出土来,快速地生长着。工人们全部身着统一工作服,戴着橡胶手套,在手摇式的升降台上采摘成熟的蘑菇只见他们用手轻捏菇盖,旋转取出,接着进行去土、分装,最后销售到市场上。

   在这宛如现代化工业生产车间温控菇房里, LED灯光明亮,地面整洁有序,自动化的洒水设备,手摇式的升降机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种植蘑菇也可以很“科技范”。

  王翠娟和记者说,每年秋末冬初是双孢菇的种植期。然而,受气候影响限制,双孢菇的种植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便是在种植季,气温的落差也时常会给双孢菇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

  如今,这道“生死由天”的魔咒已被现代化的种植工艺所打破。 “每间菇房都有一个蘑菇房专用空调装置来调控,能使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三个外因统一到一根正常标准线上,使车间内的蘑菇一年四季均能自由生长,不受任何气候因素制约,还能避免病菌虫害的侵袭”,王翠娟说。

  同时,在培养料制作的步骤中,企业采用麦秆、鸡粪和大豆粉混合,经由公司建设的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后发酵而成,再通过车辆和传送带实现上架,大幅度的降低了种植的劳动强度。菇农采用公司可以提供的培养料,这将彻底改变以往在房前屋后、乡间小道上露天堆肥、堆料的陋习,杜绝了传统种植模式下产生的污水、废气,不但能有效缓解了水源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还保证培养料的质量,帮助菇农提高产量,使其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高品质双孢菇。

   “传统的蘑菇大棚是靠天吃饭,一年一季。”王翠娟说,现在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就可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全年种植,效益有可能可以提高数倍。

  王翠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按照传统种植,其单产一年最多只能达到15-20公斤/平方米;工厂化种植一年6-8茬菇,年收双孢菇150公斤以上,是传统种植方法的10倍。同样的种植品种与产地,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菇农的年收入自然就增长了。”

  工厂化生产在产品营销售卖市场上也占据明显优势。“传统种植模式下,大家都是在同等天气特征情况下进行作业,产品上市基本在同一时间段,造成了市场供给的过度集中,价格一般不高。”王翠娟说,工厂化生产,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做到全年均衡发展,没有市场空当期。无论气候多变,还是季节替换,全年出货无忧,效益更有保障。

  王翠娟还和记者说说,传统种植方式,培养料在采摘结束后就遭废弃。而工厂化生产更换下来的培养料,可作为生产有机化肥的原料或者直接作为改良土壤的肥料。

  “当然,这钱也不那么容易赚的!”王翠娟说,高温天气下,每天利用空调等制冷设施,调解温度、湿度和氧气,成本会有所提高。

  环境瓶颈现有的双孢菇家庭作坊式栽培,露天堆肥、废料随地堆放,污水任意流,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技术瓶颈传统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存在栽培技术参差不齐,菌种变异、退化等;培养料受热不均,腐熟程度不一致,杂菌多、转化率低等,限制了蘑菇单产的提高。

  效益瓶颈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菇,每平方米产出蘑菇15-20公斤;工厂化种植一年6-8茬菇,年产量达到150公斤/平方米以上。

  土地瓶颈工厂化种植一年6-8茬菇,土地及出菇房设施的利用率可提高6-8倍。

  食品安全瓶颈菌种的来源、病虫害的控制及种植过程缺乏规范管理,存在农残、药残超标等食品安全不确定因素;难以建立可追溯体系,开拓国际市场受到严重制约。

   漳州台商投资区拥有菇房8000多座。2015年,全区双孢菇产量12.5万吨,产值达8.5亿元。

  台商区政府计划投入1.4亿元建设面积为100亩的蘑菇产业园,开辟蘑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推进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基地建设。

  “十三五”期间,漳州台商投资区出台政策,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蘑菇产业化发展基金,用于推动蘑菇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和奖励。

   漳州市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专门干食品罐头、饮料加工行业的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去年来,该公司投资8000万元,使用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建设双孢菇标准化温控生产车间,利用智能化监控体系,对双孢菇生长所需的参数,对温度、水分、光照、CO2含量等关键因子进行监控、自动调节。同时,建立一次、二次发酵隧道,利用微生物发酵热,完成巴斯德灭菌和腐熟过程,生产统一标准的培养料,配合政府对当地双孢菇产业的改造、升级。